主業萎縮業績下滑,“生長激素茅”長春高新赴港上市扭轉困局?
作者:鄭勇康
編輯:張佳茗
近一段時間,內地藥企赴港上市出現高潮。Wind數據顯示,截至7月9日,今年共有12家生物醫藥企業成功登陸港交所,迄今的數量和募資規模均表現亮眼,在“A+H”上市潮下,不少A股生物醫藥企業紛紛加入港股上市浪潮,謀求在內地、香港兩地上市。
這其中也包括被稱為“生長激素茅”的長春高新。昔日其也是高價股陣營中的一員,其股價曾在2021年見頂513.37元,但是此后股價就逐漸回落;2025年到目前(7月14日),該股也不過是小幅度上漲了約3.95%,這與創新藥類上市公司動輒50%以上的漲幅形成鮮明反差。如果再倒推至2024年,該股在全年的跌幅約為30.19%。從年線上來看,該股更是連跌了五年之久。
這背后的原因多種多樣,但直觀體現在了公司的業績上。財報顯示,2024年長春高新實現營收134.66億元、凈利潤25.84億元,營收和凈利潤增速分別為-7.55%和-43.01%,拉長周期來看,這也是長春高新近10年來首次遭遇業績“雙降”。進入2025年,長春高新的業績進一步走低:一季度實現營收29.97億元,同比下滑5.66%;實現凈利潤4.73億元,同比下滑44.95%。
主業萎靡不振,死守生長激素賽道受挫
資料顯示,長春高新主營業務分為生長激素、疫苗、中成藥、房地產四大塊,對應金賽藥業、百克生物、華康藥業、高新地產四家子公司,但核心的現金奶牛是金賽藥業。金賽藥業得以出圈的原因,主要是1998年率先上市了國內第一支重組人生長激素,填補了國內的空白。生長激素又被稱為“增高針”,主要應用在兒童矮小癥上。
但2024年,長春高新收入下跌7.55%,凈利潤腰斬43.01%,連最賺錢的生長激素都賣不動了。簡單概括,作為核心業務的生長激素面臨集采降價壓力,市場競爭加劇,導致收入持續下滑。此前一度撐起公司八成收入的金賽藥業,2024年的凈利潤從45.14億元降至26.78億元,跌幅高達40.67%;同時,公司重點發力的海外業務,2024年僅僅實現了1.30億元的微薄收入。在生長激素賽道,金賽藥業是少數擁有粉針劑、普通水針劑和長效水針劑全產品線的企業,盈利能力超強,但集采政策使得其盈利能力受到極大沖擊。2024年3月,浙江省的帶量集采開始落地執行,金賽藥業的水針劑價格從每支1,000元降至300元,降幅達70%,其對公司利潤造成的影響可想而知。
不過對于集采的沖擊,長春高新還是想出應對之策,目前公司在大力發展長效水針,且長效水針還沒有納入到集采的范疇之列,但是未來進入集采行業是大勢所趨。
同時,公司所面臨的行業內卷環境更讓前景蒙上一層陰影。
剔除平價的粉針劑賽道,已有6家企業獲批生產,即使在公司獨占鰲頭的長效針劑領域,目前有包括特寶生物、維昇藥業、諾和諾德、安科生物等多家企業在申報,預計年內特寶生物和維昇藥業將有產品上市。
最新消息顯示,根據國家藥監局官網發布的消息,今年5月29日由特寶生物自主研發的1類創新藥、全球首個Y型40kD聚乙二醇長效生長激素——怡培生長激素注射液正式獲批,其適應癥為治療3歲及以上兒童因生長激素缺乏癥所致的生長緩慢。
疫苗、中成藥、房地產板塊出彩亦難
除去生長激素外,另外幾條賽道盈利情況如何呢?從年報來看,疫苗業務成了另一個暴雷點,旗下百克生物2024年營業收入同比減少三分之一,凈利潤直接腰斬。
因為受外部環境及受種者疫苗接種意愿不足等因素影響,且帶狀皰疹減毒活疫苗要直面智飛生物與GSK合作推廣的帶狀皰疹疫苗產品競爭,百克生物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同比下降。2024年,主營疫苗的百克生物實現營收12.29億,同比降低了32.64%;歸母凈利潤2.32億,同比下滑了53.67%。再到2025年一季度,百克生物的營收和凈利潤再次下降了39.96%和98.24%至1.62億和106.43萬元。
雪上加霜的是,長春高新的地產業務也剝離失敗。2023年3月,長春高新發布公告擬通過控股股東發行可交換債券剝離地產業務(交易對價24.2億元),但因債券發行失敗而終止,地產業務仍為“燙手山芋”,影響其聚焦生物醫藥主業的戰略發展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中成藥是長春高新凈利潤唯一沒有下滑的業務,但無奈的是其規模太小,今年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僅0.12億元,對公司整體盈利的貢獻不大。2024年,華康藥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.48%,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8.80%。
年報中還暴露業績“雙降”但銷售人員激增的問題。
2023年還只有3,155人的銷售團隊,去年突然膨脹到4,995人,相當于每天新增5個銷售員,隨之產生的銷售費用為44.39億元,同比增長11.81%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公司在研發投入26.9億元的同時,卻減少了65位研發人員。
此外,長春高新還將目光放到了海外市場。在2024年度業績報告中,長春高新表示,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,加強人才隊伍建設,努力在滿足市場需求中發展壯大;持續引進行業研發、BD領軍人才,進一步強化創新能力和新產品引進能力;不斷擴大現有出口產品品類,拓展海外商業及學術活動,努力提升海外品牌知名度,尋找潛在的與國際大型藥企合作機會。
為了加快推動海外業務發展,長春高新的此次香港上市也就順理成章了。只是在公司面臨內外困局且在內地股價欲振乏力的背景下,長春高新的港股之路真的會一馬平川嗎?
更多精彩內容,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(ID:yzcjapp)
- 熱股榜
-
代碼/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