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泰基金于騰達帶不動成長優選,老將彭凌志同樣“跌倒”
作者:閔曉強
編輯:李 鑫
近期,隨著創新藥和新消費的持續火爆,內地公募基金的排名之爭又起波瀾,最新排在前列的基金以醫藥主題產品為主,有四只基金的漲幅已經超過70%;同時,排在排行榜末端的多只基金,年內跌幅也已經超過了15%,這其中國泰成長優選是成立時間最長的幾只基金之一。
從公開信息來看,該基金成立于2012年的3月20日,從成立到目前經歷了五任基金經理。特別是從2021年開始,該基金連續五年都錄得負收益;2025年截至6月18日,該基金的年度凈值增長率約為-16.74%,已經在超4500只同類基金中排在倒數前二十位。
國泰成長優選連續的逐年下跌,問題究竟是出在了哪里呢?
于騰達重倉科創板公司“不對路”
天天基金網顯示,于騰達曾任職于興業證券、泰康資產。2017年9月加入國泰基金,歷任研究員、基金經理助理。2021年11月起任國泰金鑫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的基金經理。2025年1月17日起任國泰成長優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的基金經理。
截至一季度末,他的在管三只產品合計規模僅約為7.82億元,在管基金的最佳任期回報僅為-6.38%,從任職時長來看,目前他的累計任職剛超過三年半。再看他所管理的基金今年表現,同一統計時間段中全部下跌超過了10%,排在同類較為靠后的位置,這里面表現最差的產品就是國泰成長優選。
從該基金最近四期的重倉股來看,去年二、三、四季度時的組合中還是以新能源產業鏈中的公司為主,比如能夠看到比亞迪、寧德時代、新宙邦、德賽西威等相關賽道龍頭的名字間或出現。但是在今年一季度的重倉股中,于騰達幾乎徹底洗牌了全部的組合標的。
整體來看,十大重倉股幾乎變成了清一色的大科技賽道中的標的,而且其中有半數標的都是來自科創板賽道之中,其中尤其以算力和存儲兩大領域最多。但是,在關稅爭端加劇的四月之后,二級市場的行業主線演變成為創新藥和新消費,導致科技股紛紛出現大幅度回調。
仍以3月31日時的組合來看,在近三個月的表現中,其中僅有捷順科技的漲幅超過了10%,同時有四家公司下跌超過10%,其中最差的是寒武紀,同期的跌幅超過了20%。在一季報總結中,他表示:“本年1季度,我們的投資方向依然圍繞AI為主,春節期間deepseek的爆火讓我們看到了算力成本的下降和應用更快發展的可能性,我們1季度的投資,在維持端側配置的基礎上,向應用做了一些遷移,但效果不佳,應用的爆發可能是突變的,需要更多時間的等待,同時一些國產算力和新的技術方向,我們認為跌幅較大,也增加了配置。”
九年半公募老將彭凌志同樣“跌倒”
對比資歷較淺的于騰達,公司主動權益團隊中的老將彭凌志則有九年半的工作經驗,他目前在公司總共管理了四只公募基金產品,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的合計規模約為11.62億元,在管基金的最佳任期回報約為76.49%。他是行業中少有的三大報大滿貫基金經理,早在2017年時就在公募爭冠組的行列中。
但是從2025年到目前的情況來看,他所管理的基金產品同樣敗走麥城,最新僅有的年內飄紅產品是存續時間不長的國泰科創板兩年定開,其余的基金到目前為止均為年內下跌,這里面表現最差的就是國泰優勢行業。
就以該基金為例,我們以基金一季報分析可能存在的問題。在當季度基金的十大重倉股中,其中來自科創板的公司達到六只,來自創業板的公司達到兩只,這些公司都是具備20厘米漲跌板效應的公司。換言之,在行業不在風口時,會放大下跌效應來拖累組合。
進一步看這些公司的名字,基本上為清一色的大科技標的,尤其是以北方華創、中微公司、兆易創新、中芯國際和寒武紀-U等存儲芯片類公司居多,占比超過了半數,但問題在于這類股票今年很少能夠戰上風口。
對此,他在季報中的解釋是:“本基金投資理念為尋找高質量增長股,投資策略為戴維斯雙擊。具體從四個維度展開:一、行業。挑選產業趨勢向上,成長空間廣闊,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的行業;二、公司。優選具有護城河、定價權、競爭優勢突出的高質量公司;三、成長性。尋找未來2-3 年能維持中高成長性的公司;四、安全邊際。以合理或偏低的估值買入。”
不過,他也坦誠了自己的失誤:“一季度,本基金凈值下跌約 5%,跑輸滬深 300 指數。本季度,組合一方面繼續持有半導體設備和半導體晶圓制造等核心優質公司,另一方面增加了 AI 相關配置。我們始終堅持研究、尋找高質量增長股,與時俱進,不斷迭代優化組合。”
市場風格輪動,他們能否在波動中調整戰略、尋找新的風口,我們拭目以待。
更多精彩內容,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(ID:yzcjapp)
- 熱股榜
-
代碼/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...